建筑結構加固改造在我國發展的必要性
- 發布時間:2018-08-09 14:10:42
- 閱讀量: 497
建筑結構加固改造在我國發展的必要性
近幾年,隨著我國城鎮改造的步伐不斷加快,在用建筑的維護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發展生產不僅僅只靠新建,對老項目的技術改造是非常必要的,根據國情,我們資金還比較缺乏,在今后生產發展的過程中,搞必要的新建項目與老項目改造相結合,采用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是發展生產,強國富民的必經之路。
筑結構在服役期間,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因劣化、損傷造成使用功能下降,或因技術條件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改變等條件使工程無法正常的使用。如果能夠科學地分析這種劣化、損傷的規律和程度,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就可以延緩結構的損傷過程,達到延長結構使用壽命的目的。因此,結構的可靠性評估方法及加固技術已逐漸成為工程界關注的熱點問題?許多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團體已經把注意力轉向該領域,把結構鑒定與加固技術放在突出的位置。而對建筑物進行可靠的鑒定與評估,是建筑物加固的依據,也是工程加固的首要問題,因此,對先天不足或后天管理不善的建筑物,使用不當或為抗衡自然災害進行加固的建筑物,災后建筑物的維修和需要加層、改造的建筑物,對進入“中老年”期需進行診斷、檢查和處理的建筑物,都需要進行調查,檢驗,并作出科學的鑒定與評估。建筑物鑒定與評估,包括建筑物的安全性、使用性和耐久性三個方面,三者密切相關但也有很大區別,對加固處理的影響也很不一樣。如果建筑物的安全性嚴重不足,則屬危房,應盡快拆除,不必做加固處理;如果使用性不好,應做加固處理;如果耐久性不足,則不宜再做加固改造。
近代建筑業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發展時期為大規模新建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到20世紀20年代后期美國出現了興建高層建筑和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高潮,使經濟大蕭條得到復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各國特別是歐洲面臨著繁重的重建任務,以滿足人們基本的生產和生活需要,建筑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新建時期,這一時期建筑的特點是規模大但標準相對較低。第二個發展時期是新建與維修改造并重時期。在此期間,一方面為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新的建筑在不斷的建設,同時由于人類生產和生活對建筑要求的提高,過去建造的低標準建筑經過數十年的使用后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需要進行維修、加固和現代化改造,從而使建筑業過渡到新建與維修并重的發展時期,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對在用建筑物進行正確的鑒定,有效加固技術方面的課題研究。此后,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進一步的提高,人們對建筑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感到已有建筑的規模和功能的逐漸減弱等引起的結構安全問題已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由于昂貴的拆遷費用以及對正常生活以及環境的嚴重影響等問題阻礙了新一輪新建高潮的興起,于是人們把目光投向對現有房屋的維修加固和現代化改造,這種在保存原來建筑形體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加固和現代化改造,即在提高結構安全性的同時使其內部設施功能現代化的加固改造措施,投資少、影響小、見效快,不僅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因此,促使建筑業跨入以現代化改造和維修加固為重點的第三個發展時期。
目前,我國建筑業也開始從第一發展時期邁向第二、第三發展時期,并且由于我國城鄉建設用地比較緊張,住房問題相當突出,對20世紀90年代以前建造的占地面積大的低層房屋進行增層,對衛生設備不全或合用單元的住宅和生產工藝或使用功能有了變更的廠房進行改造、改建,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再則,雖然我們的建筑和結構設計水平,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發展和提高,但是,每年總有相當數量的新建工程發生質量事故。它們或是由于技術力量的薄弱,施工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或是因為設計考慮不周,甚至有錯;或是由于管理混亂,錯用材料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所引起。因此,對這些在我國已經長期大量使用,取得了很多成熟的經驗;近年來粘鋼加固法、植筋、碳纖維加固法等一些新技術,新工藝也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工程加固中。同時我國在1991年頒布了《混凝土結構加固技術規范》,2003年頒布了《碳纖維片加固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我國在建筑物的維護改造與加固方面的規范與規程還有:《磚混結構房屋加層技術規范》、《既有建筑地基基礎加固技術規范》、《砌體工程現場檢測技術標準》、《鋼結構檢測評定及加固技術規程》等。在建筑物的維護改造與加固方面的規范與規程的頒布與實施,進一步說明我們越來越重視在用建筑物的維護、改造加固再利用,同時也推動了我國改造加固業的研究及發展,逐漸成為我國建筑業的重要組成部分。